贼锋绕章南,杀气动秋色。
主将初无谋,突出谁与敌。
君门九重深,羽卫生旗戟。
我欲献奇计,何由吐丹臆。
万言一杯水,平生几两屐。
时虽急搜贤,毁誉皆失实。
顷闻向衡州,奸盗俱惕息。
人材有如此,宰相安可失。
次韵张虔州兼呈向宣卿
介绍
《次韵张虔州兼呈向宣卿》是宋代诗人王庭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王庭圭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其中包含了他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贤才的渴望。
从创作背景来看,王庭圭生活在北宋灭亡后南宋初年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朝廷内部斗争激烈,外有强敌环伺,内需稳定民心。在这种背景下,王庭圭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对人才选拔的重视以及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例如,王庭圭在诗中描绘了战事的紧张氛围,如“贼锋绕章南,杀气动秋色”,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国难当头的现实情况。此外,他还通过对人才选拔的忧虑,表达了对于国家未来命运的关注。例如,他在诗中提到“时虽急搜贤,毁誉皆失实”,表明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如何选拔和使用人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艺术风格上讲,王庭圭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次韵张虔州兼呈向宣卿》作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主将比作“初无谋”的勇士,突出了主将缺乏谋略的问题;将战场比作“秋色”,则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从文化影响上看,王庭圭的诗歌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了文人雅士的推崇,如胡铨等人对他诗歌的喜爱和评价,还被后世许多文人墨客所传颂。例如,王庭圭的诗句“我欲献奇计,何由吐丹臆”,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关心和对治国理政的渴望,这种情怀被后来的诗人所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次韵张虔州兼呈向宣卿》不仅是王庭圭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体现,也是宋代诗歌艺术成就的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到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貌,还可以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王庭圭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