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善堂

人心若江河,昼夜无停流。
东流未到海,滔滔讵能休。
又如远游客,终年寄他州。
不知归其家,岁暮何所投。
水流上沧海,人行止故丘。
而况寰宇中,事物纷相酬。
人欲盛其炽,天理微以幽。
瞬息变化间,肝胆生戈矛。
苟不知所止,定心终无由。
所止非至善,此心犹可忧。
卓哉陈使君,立志希前修。
名堂以止善,善外俱无求。
我德自此明,新民功亦优。
还应有馀庆,永为斯堂留。
不愧大学篇,芳尘映千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止善堂》是宋朝著名文学家王旭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还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道德伦理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止善堂》的内容:

  1. 诗歌背景
  • 创作年代:《止善堂》是宋朝时期的作品,具体创作年代不详,只知道它是王旭的代表作品之一。
  •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王旭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被后人誉为“宋代诗坛上的一股清流”。
  1. 诗歌形式
  • 体裁:该诗为宋代诗歌,具有鲜明的宋诗特色,如注重格律、讲究韵律等。
  • 语言特点:王旭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1. 诗歌内容
  • 主题思想:诗中通过描绘人心的流动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人生归宿的深深思考,以及对道德修养的高度重视。诗中多次出现的“止善堂”,象征着一种追求至善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寄托。
  • 意象运用:诗中的“江河”、“大海”、“故丘”等意象,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和变迁。通过这些生动的意象,诗人传达了对人生命运和道德选择的深刻洞察。
  1. 文化价值
  • 历史地位:《止善堂》作为王旭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和诗歌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社会影响:王旭的诗歌作品,尤其是《止善堂》,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和作家在研究古代文学时,常常引用王旭的诗句来探讨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止善堂》不仅是王旭个人文学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宋代诗歌艺术的重要代表。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道德至善、关注民生疾苦的精神风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