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倏变灭,本作须臾期。
山灵护清气,英英幻真姿。
旧雨洗犹在,高风吹不移。
触石有动意,出岫无还时。
扶桑如可薪,炼此白玉芝。
九锁山十咏 其七 云根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锁山十咏·云根石》为宋代邓牧的词作。在宋诗中,邓牧以其独特的文学成就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而著称。
邓牧的这首《九锁山十咏·云根石》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生动地描述了云气变幻无常的自然现象。诗中“浮云无定姿”,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变化多端,无法捕捉其形态;“灭没须臾闲”则表达了云彩消失的迅速和短暂。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云的形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接下来的两句“一朝化顽石,千古遗空山”,则通过对比的方式,将云与石头、空中与山间的关系巧妙连接。这里的“化顽石”意味着原本看似普通的石头,经过时间的洗礼和风化的雕琢,最终变得与众不同,成为了一种永恒的象征。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迁,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时间与变化的深刻理解。
邓牧在这首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作品富有层次感和深度。比如“天地亦幻物”,“谁能诘其端”,这些句子都充满了哲理意味,引导读者去思考宇宙和自然的奥秘。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描述,如“旧雨洗犹在”,“高风吹不移”,“扶桑如可薪”,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神秘的山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邓牧的《九锁山十咏·云根石》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力,也传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