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质敷腴宫样妆,风流终愧水云乡。
一村飞落人间世,添却逃禅百倍香。
书补之梅
介绍
**《书补之梅》是宋代诗人王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梅花的清雅与高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这首诗不仅是王柏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书补之梅》:
作者介绍:王柏,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藏书家、书画家。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而且在书法和艺术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捕捉自然之美,用词简练而富有韵味。
诗歌原文:《书补之梅》全文如下:
玉质敷腴宫样妆,风流终愧水云乡。一邨飞落人间世,添却逃禅百倍香。诗词赏析:王柏在《书补之梅》中,通过对梅花的精心刻画,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梅花的玉质和敷腴之美,如同宫中妆饰,既庄重又典雅。然而,诗人在此处表达了一种遗憾,因为自己的风流才华不足以与之相提并论,只能自愧不如。最后一句“添却逃禅百倍香”则揭示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它象征着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背景考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柏的生活环境有关。作为一个学者兼艺术家,他有机会接触并欣赏各种花卉植物,包括梅花。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高洁坚韧的品质,这与王柏追求的艺术和道德理想不谋而合。因此,创作这样一首诗既是对梅花美的颂扬,也是对自我修养的追求。
艺术特色:王柏的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鲜明的个性。他的词藻华美而不浮夸,情感表达真挚而深刻。在《书补之梅》中,这种艺术特色得到了充分展现。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震撼。
文化价值:《书补之梅》作为宋词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风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这首诗也启示着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纯粹,倡导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王柏的《书补之梅》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