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何如人,夫岂古隐士。
道成溯泬寥,羊卧不再起。
鸾鹤舞松声,萧骚快心耳。
金灶清尘生,馀丹不轻委。
我来桃源游,直穷路所止。
飞萝摇春烟,素雪喷清泚。
了无一根桃,此名安可纪。
岂是牧羊儿,即刘阮二子。
不然命名者,亦别有深旨。
何时架草堂,深入此山里。
翛然逃世虑,炼魄继遐轨。
和前人小桃源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前人小桃源韵》并非是一首文学作品,而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都是值得深入了解的。
《和前人小桃源韵》的创作背景与王柏的个人经历有关。王柏生活在宋朝,他通过自己的诗歌来表达对古代隐士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这种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通过对古代隐士的描述,王柏试图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美学理念。
《和前人小桃源韵》的内容主要描述了诗人自己游览桃源的经历。诗中的“二初何如人,夫岂古隐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隐士生活模式的赞美。接下来的诗句如“道成遡泬寥,羊卧不再起。鸾鹤舞松声,萧骚快心耳”等,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氛围。诗中的“余丹不轻委”一句,可能指的是诗人在追寻这种理想生活过程中的一种坚持或执着。
从艺术特色来看,《和前人小桃源韵》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刻。这首诗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朴素的意象,使得读者能够轻易地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情感。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艺术风格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点,即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和语言的自然流畅。
《和前人小桃源韵》作为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趣味,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