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氏园二咏 其一 骛远楼

世论尚迫隘,吾道亦摧藏。
行歌碧云暮,坐怨瑶草芳。
不如寄层梯,转盼尽八荒。
飞霞曳为裾,明月缀为珰。
举手招卢敖,振步谒紫皇。
归续大人赋,一笑遥相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任氏园二咏·骛远楼》是宋朝王灼所著的作品。此诗通过对“骛远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看法和情感。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王灼,字明叔,号东堂,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广泛流传于世,其中《任氏园二咏》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2. 诗歌原文
    世论尚迫隘,吾道亦摧藏。
    行歌碧云暮,坐怨瑶草芳。
    不如寄层梯,转盼尽八荒。
    飞霞曳为裾,明月缀为珰。
    举手招卢敖,振步谒紫皇。
    归续大人赋,一笑遥相望。
  3.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任氏园二咏·骛远楼》通过描写“骛远楼”,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对比社会的狭隘与自己的理想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精神世界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飞霞曳为裾,明月缀为珰”等,使得整首诗意境悠远,富有哲理性。
  • 语言风格:王灼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1. 创作背景
  • 王灼在宋代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和政治家。《任氏园二咏》的创作背景是在宋代的社会环境下,诗人通过对“骛远楼”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个人的思想感悟。
  • 该作品的创作时间、地点等信息不详,但可以推断出它是在北宋时期完成的。
  1. 历史影响
  • 《任氏园二咏·骛远楼》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它不仅是王灼个人创作的高峰,也是宋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 该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现代评价
  • 当代学者普遍认为,王灼的《任氏园二咏·骛远楼》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 该作品不仅展示了王灼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社会责任和道德理想的追求。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任氏园二咏·骛远楼》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志向和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时代风貌和人性追求的画卷。王灼通过对“骛远楼”的描绘,传达了他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因此,研究并欣赏《任氏园二咏·骛远楼》,不仅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精髓,也能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