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参政挽诗二首 其一

正学无阿世,危言不顾身。
旁观多侧目,独立屡撄鳞。
八叶钧衡后,三朝柱石臣。
晚方陪国论,终不尽经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萧参政挽诗二首 其一》是宋代王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其独特的文学手法,深刻地表达了对萧参政一生的赞美和哀悼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正学无阿世,危言不顾身。旁观多侧目,独立屡撄鳞。
  • 诗句释义:第一句“正学无阿世”,意指萧参政坚持正学的品格,不随波逐流;第二句“危言不顾身”,则表现了他在面对危险时的勇气和坚持正义的精神。
  • 诗意赏析:整首诗通过对萧参政人格魅力的赞颂,传达出作者对其崇高品德和坚定信念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与悲哀。
  1. 作者介绍
  • 王炎:宋代著名文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成就而著称于世。王炎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贡献,还在政治领域有着显著的影响,曾担任要职,对当时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生平背景:关于王炎的具体生平信息较少,但他的作品反映了一个时代背景下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思想情感。他的文学作品多涉及哲理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观察,显示出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1. 作品特色
  • 抒情性:作为一首挽诗,《萧参政挽诗二首 其一》具有明显的抒情特征。通过对萧参政一生的回顾与评价,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前辈官员的深深怀念和敬仰。
  • 意境深远:王炎在创作此诗时可能深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忠诚正直、不畏权贵的历史人物形象。这种深刻的意境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宋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
  • 艺术手法的运用:在这首诗中,王炎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萧参政挽诗二首 其一》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以及哲学意义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探讨素材。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宋代文学和文化背景的朋友而言,这首作品无疑值得一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