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巽泽侍郎 其二

屈指桃溪上,差池二十年。
知心宁易得,识面岂无缘。
离别何须恨,平安可数传。
异时如索我,小隐翠微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巽泽侍郎 其二》是宋代文学家王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感慨以及对未来重逢的希望。

诗的第一句“屈指桃溪上,差池二十年”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距离。桃溪是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时光。这里的“屈指”意味着诗人在回忆往昔,感叹与王巽泽侍郎共度的时光如同流水般逝去。“差池”则暗示了两人之间的相聚并非偶然,而是命运安排的结果,但时间却让这种相聚变得不易。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还暗含了对分离原因的理解与接受。

第二句“知心宁易得,识面岂无缘”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在这里,“知心”指的是心灵相通,而“识面”则是面对面的交流。虽然两者都需要,但诗人强调了“知心”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反映了诗人对于真挚友情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认为真正能够理解和支持的人并不多。

第三句“离别何须恨,平安可数传”则转向了对离别的态度。诗人认为离别不应该带来怨恨,反而应该带着祝福的心情去期待未来的重逢。这里的“平安”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安宁,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这句话传递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面对离别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最后一句“异时如索我,小隠翠微边”则将全诗的主题推向高潮。这里的“异时”意味着未来,而“索我”则是一种邀请,表明诗人愿意在未来某个时刻再次拜访或相见。“小隠翠微边”则是诗人为自己选择的一个隐居之地,象征着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个人生活的规划,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送王巽泽侍郎 其二》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描绘、对情感的抒发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它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作品,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佳作,值得后人细细品读和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