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岩电道人

胸次有藻鉴,声行朝野间。
我来勾践国,君住少微山。
青眼肯相顾,白头今得闲。
穷通无可问,归去掩云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岩电道人》是宋代诗人王炎的诗词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歌及其相关信息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王炎,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丰富,曾于乾道五年中进士,后在多个地方担任过司法参军、崇阳簿、江陵帅张栻幕府等职务。最终,他以太学博士的身份被提拔,并在庆元三年时被授为秘书郎。

  2. 诗歌原文
    胸次有藻鉴,声行朝野间。
    我来勾践国,君住少微山。
    青眼肯相顾,白头今得闲。
    穷通无可问,归去掩云关。

  3. 诗歌赏析

  • 主题内容:《赠岩电道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对其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通过描绘朋友的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诗人展现了与世无争、超脱尘世的高洁品格。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如“胸次有藻鉴”(胸中有如同镜鉴一般的明澈智慧),以及“青眼肯相顾”(朋友给予的善意眼神),这些细节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
  • 文化内涵:诗中的“勾践国”和“少微山”等词句,不仅指代具体的地理位置,还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反映了诗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尊崇和热爱。

《赠岩电道人》不仅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歌,也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还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赠岩电道人》作为宋代文学的一部分,其价值和魅力在于它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触动现代人的心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