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司令知金州

曩时异姓新安王,中兴功烈书旗常。
边兵不敢窥蜀塞,至今恃此为金汤。
我生久恨在王后,幸识王孙人物秀。
立朝日浅即西还,自诡一州宜试守。
妫墟北望临咸阳,往事令人多感伤。
清时乘障姑缓带,试问浇瓜兼采桑。
湖上花光浓似酒,紫微惜别同携手。
一杯为寿谢不能,千里关山漫回首。
春秋鼎盛握虎符,此行善保千金躯。
筹边熟虑得全策,归来却献平戎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吴司令知金州》是一首描写边塞风情的宋代诗词。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王炎: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其文学造诣深厚,擅长写景抒情,以诗歌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宋朝,具体时间不详,但据内容推测,是在北宋时期。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文人多关注国事,王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边疆安宁的期望。
  1. 诗句解析
  • “曩时异姓新安王,中兴功烈书旗常”:这句描绘了吴司令如同异姓的杰出将领——新安王,他凭借卓越的功绩,使得国家的旗帜常飘扬,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 “边兵不敢窥蜀塞,至今恃此为金汤”:这句话反映了吴司令治理下的边境地区,连敌军都不敢轻易侵犯,因为吴司令的存在,就如同坚固的护城河,让敌人望而却步。
  • “我生久恨在王后,幸识王孙人物秀”:王炎在诗中自比后辈,表达了对吴司令的敬仰之情,并庆幸能够认识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人物。
  • “立朝日浅即西还,自诡一州宜试守”:这两句展现了吴司令虽然资历尚浅,却有志于担任重要的职务。他的自信和抱负,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 “妫墟北望临咸阳,往事令人多感伤”:描述了吴司令在北方眺望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过去历史的感慨。
  • “清时乘障姑缓带,试问浇瓜兼采桑”:这里的“清时”指的是一个和平的时代,而“乘障”则可能指的是守卫边疆的任务。王炎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的关切。
  1. 文化背景与鉴赏
  • 边塞诗的文化价值:边塞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不仅记录了当时的边疆风情,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观念。王炎的这首《送吴司令知金州》便是如此,它通过对吴司令的赞颂,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安定、边疆安宁的深切期望。
  • 王炎的文学成就:王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还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有所建树。他在诗词中融入了深刻的历史观和政治理念,使得作品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例如,他在《送吴司令知金州》中,不仅赞美了吴司令的军事才能,还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民族英雄的崇敬。

《送吴司令知金州》不仅是一首表达边塞风情的佳作,更是王炎对国家忠诚和热爱的体现。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文字,向读者传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