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推官幽居十咏 其三 重湖泛月

四顾水光无际,自操一叶轻舟。
天阔冰轮欲堕,短桡犹在中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推官幽居十咏 其三 重湖泛月》是唐代文学家刘长卿的作品。该作品属于五言律诗范畴,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的愿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背景: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沧州市)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语言清丽,意境深远。

  2. 原文及翻译

  • 原文
    重湖上人静,明月照波心。
    水色含天影,山光入酒深。
    孤舟夜泛远,一叶度云阴。
    何处有渔火?寒沙带月寻。
  • 翻译
    重湖之上宁静无人,皎洁的月亮照亮湖面。水色的深浅仿佛能映衬出天空的影子,山色与酒意交织在一起。独自乘坐小舟在夜晚泛游,一片叶子随着云朵飘过。哪里还有渔船的灯火?寒冷的沙滩上只有月光在寻找渔火。
  1. 艺术特色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对重湖、明月、水面和山色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创造出一幅宁静而又深远的山水画面。
  • 语言风格:刘长卿的语言清新淡雅,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富有音乐美和画面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 哲理思考:诗中的“孤舟夜泛”不仅描写了景物,更隐喻了人生的孤独与追寻,反映了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
  1. 文化意义:作为唐代的诗人,刘长卿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趋向。通过这首《重湖泛月》,我们可以窥见唐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崇尚和追求。

《陈推官幽居十咏 其三 重湖泛月》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深厚文化内涵的古典诗歌,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哲理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