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简上人赋古色轩 其一

简师得道不参禅,燕坐常居古色轩。
夏禹告功遗迹在,任公垂钓有车存。
海通泉洞深千尺,寺映重岩月一痕。
何日短筇尘外去,瓣香来此叩玄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为简上人赋古色轩其一》是宋代文学家王谌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古色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诗中第一句“简师得道不参禅”直接点明了主题,即简师修道成仙,却未入禅门。这样的描写让人联想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第二句“燕坐常居古色轩”,则是在描述简师常常在古色轩中静坐冥想,享受着与世无争的悠闲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接下来的句子如“夏禹告功遗迹在,任公垂钓有车存”,则描绘了古色轩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历史遗迹,增添了诗句的文化厚重感。这里的“遗迹”和“垂钓”都是古人留下的珍贵记忆,而“车”字的使用,可能寓意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及传承之意。

诗的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高潮:“海通泉洞深千尺,寺映重岩月一痕。”这两句通过对山水美景的描绘,展现了古色轩周围的壮丽景色。其中“海通”可能指的是海天相接的景象,而“泉洞”则暗示了地下的神秘与幽深。“月痕”则让人联想到夜空中的明月,增添了一份静谧与神秘。

结尾的四句则更加抒情,“何日短筇尘外去,瓣香来此叩玄门”。这句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尘嚣,寻找一片净土的愿望。同时,“叩玄门”则可能意味着拜访寺庙,以虔诚之心进行朝拜或修行。这里的“短筇”是指僧人所用的拐杖,象征着修行者的身份,“叩玄门”则是向佛教圣地进发的象征。

《为简上人赋古色轩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心灵的抒发和对生活境界的追求。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对于禅意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美好自然景观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