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虞相挽杨参政二首 其二”是唐代诗人高适在任封丘县尉时所作。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以及对官场的深深忧虑,同时也体现了高适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赏析:
文学特点
- 情感真挚:”代虞相挽杨参政二首 其二”中的情感表达非常真实、直接,没有华丽的辞藻或复杂的修辞,而是用简洁的语言直抒胸臆,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真切、自然。
- 意境深远:此诗通过描绘友人与自己在官场中的遭遇,展现了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秋风萧瑟”与“落日残阳”等,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 语言朴实:高适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但不失力度和韵味。这种朴实的语言风格与他的豪放不羁的个性相契合,使他的诗歌更具感染力。
背景信息
- 作者介绍:高适(704-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他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和政治家,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侯等职,官至彭州刺史、交河郡太守、左散骑常待。
- 时代背景:“代虞相挽杨参政二首 其二”创作于盛唐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这个时期的社会风气开放,文人之间的交往密切,这也为高适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诗词全文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心乐,渐行渐远渐无期。分别虽在千里外,人事有代谢,往来成空。相思相望不尽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相关介绍
这首诗是高适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于朋友之间深情厚意的珍视,以及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在这首诗中,高适以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笔触,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赏析
-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这四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并通过“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等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情绪。
- “相亲相见知心乐,渐行渐远渐无期。” 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无奈。虽然彼此相亲相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却越来越远,这种变化让诗人感到无奈和伤感。
- “分别虽在千里外,人事有代谢,往来成空。” 这几句诗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多变。尽管人们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书信或消息得到维系,但真正的感情和理解却无法通过这些形式来完全表达。
- “相思相望不尽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最后一句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用深情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的执着追求和无法释怀的遗憾。
相关资料
- “代虞相挽杨参政二首 其二”是高适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于朋友之间深情厚意的珍视以及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在这首诗中,高适以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笔触,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 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高适任封丘县尉时,此时他已经离开了官场,开始专注于诗歌创作。因此,这首诗更多地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代虞相挽杨参政二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人生感慨的诗歌,也是高适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作。它以其深沉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