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读书三首 其二

縠纹绝似瀼西生,霜沫全如漱玉清。
稍定心源渟夜气,即开耳界度秋声。
旁观事有千端异,返照身无一点轻。
一醉等闲千日过,清江安用白鸥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夜读书三首 其二》是一首表达诗人在秋天夜晚静读的诗。这首诗出自宋朝王质之手,通过描绘秋夜读书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和学问的热爱与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縠纹绝似瀼西生,霜沫全如漱玉清。稍定心源渟夜气,即开耳界度秋声。
    旁观事有千端异,返照身无一点轻。一醉等闲千日过,清江安用白鸥盟。

  2. 诗句解析

  • 縠纹绝似瀼西生,霜沫全如漱玉清:这句诗描绘了月光下的水波纹理和水面上的霜花,如同洗涤过的玉石一般清澈透明。
  • 稍定心源渟夜气,即开耳界度秋声:这里表现了诗人在静谧的夜晚中聆听秋雨滴落的声音,内心平静如水的意境。
  • 旁观事有千端异:诗人在旁观世事时发现千头万绪的变化,体现了他的哲思与超脱。
  • 返照身无一点轻:诗人在反思中体会到自己的存在虽微小,但内心却无比轻盈自在。
  • 一醉等闲千日过,清江安用白鸥盟:这句表明诗人以一醉消解烦恼,从容度过漫长的岁月,并不需要借助清江中的白鸥来比喻自己的处境。
  1. 诗歌背景
  • 创作缘由:此诗可能是在作者阅读至深夜时所感而作,反映了他在寂静的秋夜中沉浸于书籍之中的情景。
  • 文学价值:作为宋诗中的佳作,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风貌。
  1. 主题思想
  • 知识的追求与享受:诗人不仅在书中寻找智慧,更在书中找到了精神上的享受与放松。
  • 哲学思考:通过对“旁观事有千端异”的描述,体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 自我认知:在“返照身无一点轻”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比映照出自己内心的清净与超然。

《秋夜读书三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感的诗作,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是研究宋代文化和诗歌艺术的重要作品。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人生和学问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