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野亭观雪

不见湘娥十二鬟,谁移白发上青山。
云开上界珠宫阙,风堕游仙玉佩环。
洄曲城孤千骑入,山阴兴尽一蓑还。
万松岭下寒溪口,遥想梅花露半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秀野亭观雪是唐代诗人王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不见湘娥十二鬟,谁移白发上青山。云开上界珠宫阙,风堕游仙玉佩环。洄曲城孤千骑入,山阴兴尽一蓑还。
  • 翻译内容:诗句中“不见湘娥十二鬟”指的是无法见到传说中的湘江女神的十二个鬟发,象征着自然之美的不可企及。“谁移白发上青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无情、青春易逝的感慨。“云开上界珠宫阙,风堕游仙玉佩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如同仙境一般。“洄曲城孤千骑入,山阴兴尽一蓑还”则反映了诗人在自然美景前的愉悦与满足。
  1. 诗人介绍
  • 王质是唐代的一位杰出诗人,其诗作风格独特,语言简练而情感丰富。他的作品常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哲理思考。
  1. 诗歌赏析
  • 王质在《秀野亭观雪》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不见湘娥十二鬟”中的“十二鬟”暗指湘江女神的发髻,而“湘娥”则代表了楚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 “谁移白发上青山”中的“白发”不仅是时间的象征,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年岁和对生命的感慨。
  • “云开上界珠宫阙”通过描绘天空中美丽的宫殿(珠宫阙),展示了自然界宏伟壮观的一面。
  • “风堕游仙玉佩环”中的“游仙”可能隐喻诗人追求超脱世俗的境界,而“玉佩环”则增添了一种神秘和优雅的氛围。
  • 整首诗通过对秀野亭及其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秀野亭观雪》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传达了作者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