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平仲出郊

渡头脆柳不堪攀,岭背雕枫尚见斑。
店小青旗低拂马,寺荒苍藓暗封关。
但知鱼乐如吾乐,未必僧闲似我闲。
忽忆去年今日处,楚山欲尽见秦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李平仲出郊》是宋代诗人王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描绘渡头、岭背、店小、寺庙等自然景物,以及鱼乐与僧闲的意境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渡头脆柳不堪攀,
    岭背彫枫尚见斑。
    店小青旗低拂马,
    寺荒苍藓暗封关。
    但知鱼乐如吾乐,
    未必僧閒似我閒。
    忽忆去年今日处,
    楚山欲尽见秦山。

  2. 诗歌鉴赏

  • 自然之美:《和李平仲出郊》中,王质细腻地描绘了渡头的杨柳、岭背的枫树以及寺庙周围的环境。这些自然元素不仅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眷恋。
  • 心境之逸:通过“但知鱼乐如吾乐,未必僧閒似我閒”等句子,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闲适和超脱。这种心境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 回忆与现实:“忽忆去年今日处,楚山欲尽见秦山”这两句则将时间带回到过去,唤起了对过往时光的记忆,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带来的感伤。
  1. 作者简介:王质是宋朝人,曾任太学正等职位。他博通经史,擅长写作。尽管他在仕途上遭遇了不少困难,但他仍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才华,留下了许多文学佳作。王质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生活的一种体现。

  2. 创作背景:该诗的创作背景与王质的政治生涯紧密相关。在多次尝试直言进谏后,王质被罢免官职,之后他选择在乡间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一时期的他,虽然失去了官场的权势和地位,却获得了更多时间来思考人生和创作诗歌。因此,这首《和李平仲出郊》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3.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诗中的“楚山欲尽见秦山”,通过远望的方式,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辽阔视野和深邃情感。这样的描写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色,更增添了诗歌的哲思深度。
  • 意象鲜明:诗中使用了“渡头”、“岭背”等具体地点作为意象,这些地点的选择既具有画面感,也富有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多彩。
  • 情感真挚:王质在诗中表现出的情感真挚而细腻,无论是对自然的喜爱还是对自由的向往,都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情感的真实性和深刻性,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 文化影响
  • 审美价值:《和李平仲出郊》作为王质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风貌。
  • 历史地位:王质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作品常被后世学者研究和传颂,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质的《和李平仲出郊》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情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之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