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玉珊珊密映门,双扉不受一丝尘。
经函药鼎元无用,茗碗熏炉总是真。
坐阅百年俱幻境,肯悬一榻贮闲身。
麈毛挥罢无人语,静看冰壶一点春。
题邕希孟静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邕希孟静室》是宋代诗人王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的渴望。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题邕希孟静室》通过描绘绿玉般细腻的景色、双扉不染尘埃的门扉以及经函药鼎等物,营造了一个幽静雅致的室内外环境。这种描述不仅仅是对视觉美的捕捉,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净化。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精细刻画,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经函药鼎元无用,茗碗熏炉总是真”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淡然看待。在王质看来,虽然有诸多外在之物,但它们并非真实之用,而是需要被舍弃的东西。这种观念反映出诗人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和内心的安宁,而非物质上的堆积。
诗中“坐阅百年俱幻境,肯悬一榻贮閒身”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这里,“百年”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幻境”则暗示了世事的变迁和人生的复杂。而“肯悬一榻贮闲身”则是诗人选择放下世俗的纷扰,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生活的态度。这表明王质认为只有在超脱了世间繁华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诗的结尾“麈毛挥罢无人语,静看冰壶一点春”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然。这里的“麈毛”可能指的是麈尾,一种古代文房四宝之一的拂尘。通过这个意象,诗人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专注于自我修养和精神提升的境界。同时,“静看冰壶一点春”也隐喻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春天的期待。
《题邕希孟静室》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它教会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领会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