搀天高柳意堂堂,柳外山长水亦长。
百尺冰壶清彻底,一川云锦烂生光。
暂看属玉摇波影,速驾麒麟入帝乡。
宣曲宜春骖辇路,上林风味薄沙棠。
次通守韵题和政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通守韵题和政堂》并非王质的作品,而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名作。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敬仰以及对政治理想的追求。《次通守韵题和政堂》是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和形式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典型特征。
宋之问(约656年—712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是中唐时期新体律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多以华丽的辞藻和精致的形式见长,擅长运用典故,表现出对朝廷的向往和对功名的追求。宋之问的诗歌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很高的评价,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次通守韵题和政堂》的原文如下:
百尺冰壶清彻底,一川云锦烂生光。
暂看属玉摇波影,速驾麒麟入帝乡。
宣曲宜春骖辇路,上林风味薄沙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首联“百尺冰壶清彻底,一川云锦烂生光”以自然景象开篇,用冰壶和云锦比喻清澈的政治环境和美好的国家风光;颔联“暂看属玉摇波影,速驾麒麟入帝乡”则通过神话中的神兽来表达诗人渴望飞升天界、参与朝政的愿望;颈联“宣曲宜春骖辇路,上林风味薄沙棠”则是对宫廷生活的描绘,既有繁华的都市景象,也有对自然之美的品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政治环境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的理想抱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次通守韵题和政堂》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而非王质所作。宋之问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通过学习和欣赏宋之问的诗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领会古代诗歌的美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