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法空

鹤不胜癯汝更癯,平沙独立未为孤。
雨花台上方知有,明月堂中竟省无。
此夜吟风凭北固,何时乘月叩西湖。
出头已解挑包走,试路西江问老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法空》是宋代诗人王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还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王质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感慨和哲思。
  • 诗歌主题:《吊法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与体悟。诗中通过对雨花台和明月堂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悟。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鹤不胜癯汝更癯,平沙独立未为孤。” 描述了一幅孤独而高洁的鹤与瘦弱的芦苇共处一地的景象。“独”字凸显了诗人面对大自然时所感受到的那种超越尘世的孤独感。
  • “雨花台上方知有,明月堂中竟省无。”表达了诗人在雨花台边发现了生命的存在,而在明月堂中却领悟到了生命的虚无。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也反映出他对生命真谛的探索。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吊法空》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和高超的艺术修养。
  • 文化意义:此诗不仅是王质个人情感的抒发,更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至今仍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吊法空》作为王质的代表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化和思想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美,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及其背后的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