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相行春口号十首 其六

浪縠高张碧四垂,游丝欲下不能低。
斜阳却恐花成睡,只在天边未肯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虞相行春口号十首 其六》是宋代王质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介绍:王质,字景文,号雪山,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卒于南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根据其诗歌内容,可推测他生活在南宋时期,可能曾担任过官职。在文学领域,王质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歌中。
  2. 诗作原文:《上虞相行春口号十首 其六》浪縠高张碧四垂,游丝欲下不能低。斜阳却恐花成睡,只在天边未肯西。
  3. 诗意解析:这首诗通过“浪縠高张碧四垂”这一景象,描绘了春日天空中的云彩,给人以宁静而又广阔的感受。接下来诗句“游丝欲下不能低”,则描绘了飘动的柳絮仿佛有生命般不愿落地,增添了一丝生动和趣味。而“斜阳却恐花成睡,只在天边未肯西”则进一步展现了夕阳西下的景象,夕阳似乎在努力地将花朵照得更加艳丽,但花儿似乎有些疲倦,不愿意接受这最后的光辉。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王质的《上虞相行春口号十首 其六》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捕捉了自然界的美,更以其深邃的情感和哲理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