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友辞 水莺子

水莺子,水莺子,不爱林花爱溪水。
春岸春莎翕习飞,波动鬣摇霍身坠。
罱入浅,罩入深,东渚抛纶西拗罾。
呜呼此友兮良相宜,水光树光韬暗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友辞·水莺子》是宋代诗人王质所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诗题:《水友辞·水莺子》
  • 作者:宋·王质
  • 全文
    水莺子,水莺子,不爱林花爱溪水。
    春岸春莎翕习飞,波动鬣摇霍身坠。
    罱入浅,罩入深,东渚抛纶西拗罾。
    呜呼此友兮良相宜,水光树光韬暗辉。
  1.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诗中的“水莺子”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溪水的依恋。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岸边、春莎飞扬的景象,以及水禽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游弋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同时,“波动鬣摇霍身坠”这一动态描写,不仅捕捉了水禽与水流之间的和谐共处,也反映了诗人观察自然界的敏锐眼光和深刻感悟。
  • 情感表达:诗中的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诗人通过对“水莺子”的喜爱之情,抒发了一种与自然亲密无间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更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呜呼此友兮良相宜,水光树光韬暗辉”这两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的珍视和向往。
  •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拟人化、象征等。“水莺子”这一形象,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的喜爱,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某种特质或心境。诗中的自然景物和动作描写,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同时,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还巧妙地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据《中国历代著名诗作选》记载,《水友辞·水莺子》是宋代诗人王质的作品。
  • 创作地点:由于缺乏具体的历史记载,关于创作地点的情况无法确切得知,但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王质生活的宋代某个地方完成的。
  • 创作原因:虽然《水友辞·水莺子》没有直接提及创作的原因或背景,但根据诗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与大自然亲近、感受自然之美的过程中创作出来的。
  1. 诗歌赏析
  • 意象分析:诗中的“水莺子”不仅是一个生动的形象,更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意象。它代表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的自然景物和动作描写,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 韵律节奏:诗的格律严谨,韵律协调。每个句子都遵循着一定的音节和韵脚规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这种韵律的节奏感,使得整首诗更加悦耳动听,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和喜爱。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清新自然,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诗人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的语言风格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水友辞·水莺子》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生活哲理的古诗。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一种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