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五 九日

云巘在空碧,天宇共高明。
重阳易得风雨,今日不胜晴。
天为两朝元老,付与四时佳节,不动一丝尘。
香霭洗金戟,飞雾洒霓旌。
山鸣叶,江动石,总欢声。
剑关玉垒千载,谁见此升平。
细看尊前万蕊,相映眉间一点,黄气郁骎骎。
江汉下淮海,都赖一长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其五·九日》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作品

张孝祥的这首《水调歌头·其五·九日》以“九日”为题,展现了一种豪迈而深沉的情感。上阕中,词人通过描绘古都汴梁的景象和夜晚的沉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抵御外侮、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下阕则转向个人情感,通过饮酒、赏菊等行为,抒发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和无奈。

张孝祥在词中不仅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也透露出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这种情感与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有相似之处,都是以重阳节为背景,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内心世界。

张孝祥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擅长表达豪放的情感,还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例如,王千秋的《水调歌头(九日)》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理想的境界。

张孝祥的词作在艺术风格上也呈现出多样性。既有激昂慷慨的爱国诗篇,也有婉约细腻的抒情之作,展现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这也是他能够在文学界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孝祥的《水调歌头·其五·九日》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词作,更是一首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它既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心路历程,也代表了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精神面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词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以及它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