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月不登楼 种花

池塘生春草,梦中共、水仙相识。
细拨冰绡,低沈玉骨,搅动一池寒碧。
吹尽杨花,糁毡消白。
却有青钱,点点如积。
渐成翠、亭亭如立。
汉女江妃入奁室。
擘破靓妆拥出。
夜月明前,夕阳敧后,清妙世间标格。
中贮琼瑶汁。
才嚼破、露飞霜泣。
何益。
未转眼,度秋风,成陈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无月不登楼(种花)”是宋代诗人王质的作品。王质,字子美,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无月不登楼(种花)》的原文如下:
池塘生春草,梦中共、水仙相识。
细拨冰绡,低沈玉骨,搅动一池寒碧。
吹尽杨花,糁毡消白。却有青钱,点点如积。
渐成翠、亭亭如立。汉女江妃入奁室。
擘破靓妆拥出。夜月明前,夕阳敧后,清妙世间标格。
中贮琼瑶汁。才下喉,便觉心肠开涤。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池塘边的景象和一位女子的美丽形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春意盎然的世界中。诗中的“池塘生春草”,不仅指自然界的变化,也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生长;而“水仙相识”更是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寄托。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刻画和对人物情感的微妙捕捉,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和深远的思考。

王质的《无月不登楼(种花)》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致的诗歌,更是一种艺术上的创新尝试。他通过精细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为读者提供了一次精神上的享受和思考。这种艺术追求和美学观念,至今仍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王质的《无月不登楼(种花)》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作,更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一个典范。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王质的介绍,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以及王质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