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灵鹫兴圣寺

山从西域来,寺自东南有。
林泉既奇秀,岩穴更深黝。
世僧奋空弮,经始不已久。
俄然幻杰阁,丹碧照林薮。
相辉灵隐前,更胜天竺后。
理公坐崖屋,千岁骨已朽。
坡翁昔曾游,遗句今在否。
洞猿不待呼,清昼时一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灵鹫兴圣寺》是宋代王埜的作品,全文如下:山从西域来,寺自东南有。林泉既奇秀,岩穴更深黝。世僧奋空弮,经始不已久。俄然幻杰阁,丹碧照林薮。相辉灵隐前,更胜天竺后。理公坐崖屋,千岁骨已朽。坡翁昔曾游,遗句今在否。洞猿不待呼,清昼时一吼。

《登灵鹫兴圣寺》的原文展示了作者王埜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赞美。诗中描绘了灵鹫山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从山的西来、东去的自然走势到东南方向所建的寺庙,都体现了作者对这一地理环境的熟悉和热爱。接着,诗人通过对山林泉水的描述,展现了灵鹫山的秀丽与神秘。最后,诗人通过描述僧人的活动和修行,表达了对佛教文化和修行者的敬意。

《登灵鹫兴圣寺》不仅是一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向往,以及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宋代文学的特色,如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景象。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追求,以及他们在自然中发现的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

《登灵鹫兴圣寺》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也传达了他们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理念,从而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