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吕道师还天台山

结宇孤峰藓径危,身闲鸥鸟信忘机。
水声山色何今古,物态人情果是非。
子踏白云来问道,我垂华发自生辉。
赤城归去松门晚,万里秋风上客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吕道师还天台山》是宋代王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词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简介:王铚,字子仪,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不仅在诗词方面有所建树,而且其文采斐然,深受后人所推崇。
  2. 诗词原文及译文
  • 结宇孤峰藓径危:“结宇”指的是在孤峰上搭建房屋,“孤峰”则描绘了山峰的孤立与险峻。“藓径”指的是长满了青苔的小径,“危”强调了小径的险峻。这一句描绘出一幅山峰上的孤寂景象,以及山路的艰险。
  • 身闲鸥鸟信忘机:“身闲”表明作者心境宁静,不受俗事打扰,“鸥鸟”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信忘机”意味着忘却世间纷扰。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 水声山色何今古:“水声”与“山色”都是自然景观,“何今古”表示无论古今,自然界的美景都如此恒久不变。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
  • 物态人情果是非:这里提到了“物态”与“人情”,意指世间万物的状态与人间情感的复杂多变。“果是非”强调了这些变化背后隐藏的真相和是非。
  • 子踏白云来问道:“子”代指吕道师,“踏白云”形容吕道师如同仙人一般轻盈而来,“问道”则暗示了求知或探讨真理的主题。这一句体现了师生间的亲切交流与对真理的追求。
  • 我垂华发自生辉:“我”指作者自己,“垂华发”意味着年纪已大,头发已经斑白。“自生辉”表示即便年纪增长仍保持光彩照人,这反映了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不因岁月流逝而黯淡的智慧。
  • 赤城归去松门晚:这里的“赤城”指一个地名,“归去”意味着返回,“松门”可能是指某个寺庙的别称。“晚”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傍晚时分的景色。
  • 万里秋风上客衣:“万里”表示距离遥远,“秋风”象征着萧瑟和凄凉。“上客衣”暗指长途跋涉中衣物被风吹日晒所变,这反映了旅途中的艰辛与不易。
  1. 主题解析:《送吕道师还天台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师生情谊的诗歌,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生哲理、时间变迁以及对知识追求的坚持。诗中通过对比自然的永恒与人的衰老,以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喧嚣、寻求精神寄托的高尚情操。
  2. 文化背景:宋代是文人墨客创作诗歌的鼎盛时期,王铚作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高的评价。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为理解其文化意义提供了重要线索。《送吕道师还天台山》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3. 艺术特色:从艺术角度看,《送吕道师还天台山》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意象鲜明而充满想象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真实表达,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空灵而又贴近现实的艺术效果。同时,诗中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使得整首诗歌不仅仅是对景色的描写,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人性光辉的颂扬。

《送吕道师还天台山》不仅是王铚个人情感与哲思的体现,也是宋代文人精神面貌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进一步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