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北銮舆竟不回,衔花辇路长苍苔。
九重禁地为僧舍,六代园陵变劫灰。
宋国衣冠春草绿,赵宫珠翠野花开。
虽然兴废俱天数,祸自奸臣误国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入北銮舆竟不回,衔花辇路长苍苔。
九重禁地为僧舍,六代园陵变劫灰。
宋国衣冠春草绿,赵宫珠翠野花开。
虽然兴废俱天数,祸自奸臣误国来。
古杭感事,其二,出自宋代王镃的《感遇九首》,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歌。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诗词原文:
入北銮舆竟不回,衔花辇路长苍苔。
九重禁地为僧舍,六代园陵变劫灰。
宋国衣冠春草绿,赵宫珠翠野花开。
虽然兴废俱天数,祸自奸臣误国来。
诗意解析:这首诗通过对比南宋灭亡前后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奸臣误国的愤怒。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感叹国家的兴亡无常,而祸根往往在于奸臣的错误决策。同时,通过对宋朝衣冠和赵宫珠翠的描写,反映了宋朝灭亡后,国土荒芜、人民流离失所的情景。
创作手法:此诗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宋朝灭亡前后景象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兴衰无常的感慨和对奸臣误国的愤怒。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如“衔花辇路”象征着南宋王朝的灭亡,而“沙涨浙东龙去远,天宽北阙凤归迟”则寓意着北方的强盛与南方的衰败。
其一,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和文化意义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兴衰变迁,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