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龙虎山示张炼师

莲盂送别万峰云,龙虎山前过小春。
草履惯穿枯岭叶,布衣犹带旧京尘。
毡寒不见游仙梦,路远谁怜倦客贫。
东望海门归未得,北风吹雪满唐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镃的《寓龙虎山示张炼师》是一首宋代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自己的感慨和思考。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王镃,字或作磁,号括苍子。南宋末至宋亡后弃官归隐,与尹绿坡、虞君集、叶柘山诸人结社赋诗。王镃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宋末时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但在国破家亡之际选择离开官场,回归自然。
  1. 诗词原文
    莲盂送别万峰云,龙虎山前过小春。
    草履惯穿枯岭叶,布衣犹带旧京尘。
    毡寒不见游仙梦,路远谁怜倦客贫。
    东望海门归未得,北风吹雪满唐巾。
  • 莲盂送别万峰云,龙虎山前过小春。
  • 草履惯穿枯岭叶,布衣犹带旧京尘。
  • 毡寒不见游仙梦,路远谁怜倦客贫。
  • 东望海门归未得,北风吹雪满唐巾。
  1. 诗意解读
  • 山水之美:诗中描绘了龙虎山的美丽景色,“莲盂送别万峰云”和“龙虎山前过小春”展现了山峰的雄伟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 身世之叹:通过“草履惯穿枯岭叶”和“布衣犹带旧京尘”,诗人表达了自己厌倦了仕途生涯,渴望归隐山林的愿望。
  • 人生感慨:诗中的“毡寒不见游仙梦”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旅途艰辛:通过“路远谁怜倦客贫”和“东望海门归未得”,诗人抒发了自己在外漂泊的孤独和归乡不得的焦虑。
  • 自然与人的和谐:最后四句“北风吹雪满唐巾”则表达了诗人在自然景观面前感受到的心灵震撼,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

《寓龙虎山示张炼师》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在动荡时代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