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洞霄宫一首

洞天若限仙凡路,九锁前山不易寻。
尚有康庐山下客,玉皇温诏与登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洞霄宫一首》是唐代诗人张巽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洞霄宫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与道教文化。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张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据诗作风格推测,他应是一位有志于道教文化的文人。
  1. 诗歌原文
    掣开九锁谒琳宫,物色真仙剑履踪。一朵云根生老涧,千寻天柱压群峰。功名秘略求黄石,呼吸微言敩赤松。我是康庐倦游客,朅来犹爱翠云重。

  2. 诗歌赏析

  • 首联“掣开九锁谒琳宫,物色真仙剑履踪”描绘了诗人进入洞霄宫时的情景,九锁象征着道教中的九宫八卦图,暗示着神秘而古老的道教文化。
  • 颔联“一朵云根生老涧,千寻天柱压群峰”进一步描绘了洞霄宫周围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幽深。
  • 颈联“功名秘略求黄石,呼吸微言敩赤松”反映了诗人对于修行和学习的向往,以及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理念。
  • 尾联“我是康庐倦游客,朅来犹爱翠云重”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新环境的留恋。
  1. 文学手法与特点
  • 在这首诗中,张巽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排比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通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一副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
  • 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历史文化背景
  • 洞霄宫位于大涤山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圣地。
  • 唐代时期,道教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许多文人墨客都对道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 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唐代文人对于道教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游洞霄宫一首》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特色,以及道教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