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治勤宵旰,生经爽鼎铏。
玉卮临瑞节,画翠怆昕廷。
草木秋零落,乾坤昼晦冥。
扶持宗社计,列圣在天灵。
挽宁宗皇帝章六首 其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宁宗皇帝章六首·其五》是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宁宗皇帝的追忆与哀悼。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诗作原文:
忧治勤宵旰,生经爽鼎铏。
玉卮临瑞节,画翠怆昕廷。
草木秋零落,乾坤昼晦冥。
扶持宗社计,列圣在天灵。诗歌背景:宁宗皇帝(1195—1224),名扩,宋理宗赵昀第三子,母为谢淑妃。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皇帝,即位后曾进行一些政治改革,但最终未能挽救国家的危机。这首诗可能是在宁宗皇帝去世时所撰写的哀悼之词。
诗人生平:王迈(1184—1248),字实之,号臞轩居士,福建仙游县园庄镇人。他是一位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刚直敢言著称于世。他曾因应诏直言而被台官弹劾降职,但在淳年间仍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被追封为司农少卿。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宁宗皇帝的深切怀念及哀悼之情。诗中“忧治勤宵旰,生经爽鼎铏”反映了皇帝勤政爱民的形象;“玉卮临瑞节,画翠怆昕廷”则描绘了皇帝逝世时的哀荣场景。而“草木秋零落,乾坤昼晦冥”,则传达出一种天地变色、万物凋零的悲凉之感,体现了诗人对皇权更迭和国家命运的忧虑。
王迈的《挽宁宗皇帝章六首·其五》不仅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赢得了后世的赞誉,而且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更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氛围以及文人的社会担当,进一步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