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消得寒字

同云收万里,爱日已三竿。
见睍将潜迹,无风特地寒。
晴檐如下雨,槁涧忽鸣湍。
渐觉山河复,方知世界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消得寒字》是宋代诗人史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简介
  • 姓名与生平:史浩,字直翁,号真隐居士,生于宋明州鄞县。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曾参与政治并有显著的成就和争议。
  • 文学成就:史浩的作品多样,包括《尚书讲义》等。他的诗歌也颇有特色,如这首《雪消得寒字》。
  • 历史评价:史浩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参半。一方面,他在政治中表现出色;另一方面,他的政治立场和对某些事件的态度引发了不同的看法。
  1. 诗词原文及其翻译
  • 诗句原文:同云收万里,爱日已三竿。见睍将潜迹,无风特地寒。晴檐如下雨,槁涧忽鸣湍。渐觉山河复,方知世界宽。
  • 诗意解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作者在特定时刻的情感体验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形象生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如“晴檐如下雨”,将天气变化描绘得栩栩如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情感丰富: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从孤独、寒冷到世界的宽广与和谐,体现了深厚的情感层次。
  • 语言精炼: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史浩作为一位文人的卓越才能。
  1. 历史影响及价值
  •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首诗反映了宋代诗歌的风格和文化特征,对于理解当时的文学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 审美教育的作用:通过学习这类文学作品,可以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增强审美能力。
  1. 读者互动与讨论
  • 分享读后感:鼓励读者写下自己对《雪消得寒字》的理解和感想,增加诗歌交流与讨论。
  • 组织诗歌活动:《雪消得寒字》可作为诗歌教学或朗诵活动的素材,促进文学爱好者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雪消得寒字》是史浩以其精湛的文笔和深邃的情感所创作的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思考,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享受。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