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社得神字

今宵文会友,作句擅清新。
始也诗言志,终焉笔有神。
既无折角者,宁有面墙人。
只待逢真主,艰难七月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诗社得神字》是宋代诗人史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这首诗及其背景介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史浩:字直翁,号真隐居士,宋明州鄞县人。史浩在宋代历史上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作为高宗绍兴十五年的进士以及建王赵慎立为皇太子时的太子右庶子,他的政治生涯颇为重要。史浩曾对张浚恢复之举持异议,支持守江政策,并在反对张浚北伐的过程中遭到御史王十朋的弹劾,最终因事求去而得以退休。
  1. 诗歌原文
  • 今宵文会友:开篇直接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通过“今宵”二字,表达了时间上的紧迫和聚会的热闹气氛。
  • 作句擅清新:这句表明诗人在聚会上创作出了许多清新脱俗的诗句。
  • 始也诗言志:“始也”一词引出了诗歌的主题,即诗歌开始时表达的志向或情感。
  • 终焉笔有神:“终焉”意味着诗歌的结尾,“笔有神”则表达了诗作中笔力遒劲、神采飞扬的特点。
  • 既无折角者,宁有面墙人: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认为优秀的诗歌应该超越平庸,避免空洞无物,要有血肉和深度。
  • 只待逢真主:意味着等待合适的机会,或是找到理解自己诗意的人。
  • 艰难七月陈:这里可能是比喻诗歌的创作过程艰难,但最终能够呈现出其价值和意义。
  1. 诗歌主题
  • 文人雅集场景:诗人通过描写文人雅集的场景,展现了当时士大夫之间的交往与文化氛围。
  • 清新脱俗的诗句:诗歌开头便强调了清新脱俗的艺术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形式的高度要求。
  • 诗歌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诗人情感和志向的抒发。
  • 政治立场与文学风格:作为政治家的史浩在诗歌中也流露出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1. 诗歌鉴赏
  • 语言特色:《诗社得神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通过精确的词汇选择和巧妙的用词技巧,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流畅又富有韵律美。
  • 意境营造:通过对文人聚会场景的描绘,以及对诗歌创作过程中情感与思考的深入挖掘,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高雅又深沉的意境。
  • 思想内容:尽管《诗社得神字》主要关注的是诗歌本身,但它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时代、对历史、对个人抱负的反思和思考。
  1. 文学地位
  • 影响评价:《诗社得神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才华,还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和文化自信。
  • 后世反响:虽然这首诗没有像许多名篇那样流传甚广,但在宋代甚至后世的一些诗词选本和研究中,仍可见到对它的提及和赞赏。
  1. 相关研究
  • 学术讨论:学者们通常从文学理论、历史背景、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来探讨《诗社得神字》,试图从中解读诗人的思想情感及时代特征。
  • 比较研究:一些学者会将《诗社得神字》与其他同期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以突出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和时代价值。

《诗社得神字》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作品,无论是从诗人的生平背景还是从其诗歌本身来看,都是值得深入研究与欣赏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