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郑郎中作四明谢遗尘九题走笔不二 其九 鞠侯

乌鞠攀缘日往还,人间仰视在天端。
如今蕙帐休惊晓,林下衰翁已挂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鞠侯》一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次韵郑郎中作四明谢遗尘九题走笔不二 其九》。这首诗是苏轼与友人郑郎中在游遍四明山后,共同创作了九首关于谢绝世俗尘埃的诗篇,其中的第九首即是《鞠侯》。

在《鞠侯》中,苏轼描述了鞠侯的形象:“鞠侯,形如人,长三寸,白石为之。状如鸡头,冠高三尺,冠上有一玉蝉。衣五色衣,衣上有云气。居土窟中,穴深数尺。”这段描绘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鞠侯的形象和生活状态,使人对鞠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苏轼还以鞠侯为线索,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超脱。他写道:“我亦爱鞠侯之清闲,但恐世道无常,不如留此身于山中。”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纷扰的深刻思考。

《鞠侯》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鞠侯形象的描绘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苏轼对于自然、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