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清朝 梅花

翠竹茎疏,碧溪流浅,绮窗为尔时开。
依稀远岸,才见一点寒梅。
冷定半疑是雪,因风还度暗香来。
醉清兴,瘦策过桥,黄帽青鞋。
繁枝正微雨后,似怨人知晚,泪浥冰腮。
殷勤百绕,留连踏遍莓苔。
报道玉人睡觉,菱花初试晓妆台。
携归去,粉额殢人,比并轻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庆清朝·梅花》是宋代史浩创作的一首词。在宋代文学中,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不可多得的佳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史浩:南宋时期的文人,字元颖,号东堂居士,浙江台州人。他以诗词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宋代文坛上,史浩不仅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还致力于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其诗风清新自然,词更是别具一格,深受后人喜爱。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翠竹茎疏,碧溪流浅,绮窗为尔时开。依稀远岸,才见一点寒梅。冷定半疑是雪,因风还度暗香来。醉清兴,瘦策过桥,黄帽青鞋。繁枝正微雨后,似怨人知晚,泪浥冰腮。殷勤百绕,留连踏遍莓苔。报道玉人睡觉,菱花初试晓妆台。携归去,粉额殢人,比并轻抬。
  • 翻译:《庆清朝·梅花》,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诗中提到“翠竹茎疏”,形容竹叶稀疏、竹杆挺拔,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碧溪流浅”则描绘了溪水清澈见底的景象,增添了几分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绮窗为尔时开”意味着窗外美丽的景色随着春风而展开,为诗人提供了灵感的来源。诗中的“醉清兴”、“瘦策过桥”等句子,展现了诗人沉浸在美好春光中的喜悦之情。结尾处,“粉额殢人,比并轻抬”则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这美好景象留恋不舍的情感。
  1. 诗词赏析
  • 意境之美:《庆清朝·梅花》以其优美的意境和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诗中的“翠竹茎疏”、“碧溪流浅”等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 情感之深: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表达,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尤其是结尾处的“粉额殢人,比并轻抬”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 艺术成就:《庆清朝·梅花》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运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冷定半疑是雪”中的“半疑”和“因风还度暗香来”中的“暗香”,都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人在语言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使整首诗既有诗意又不失韵味。
  1. 诗词影响
  • 历代传唱:《庆清朝·梅花》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泛的传唱和赞誉。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许多文人雅士都对其赞不绝口,将其作为学习的典范。
  • 文化传承:这首词不仅是宋词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庆清朝·梅花》作为宋代史浩的杰出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对于热爱文学的朋友来说,阅读这首词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审美素养,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