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其三 收灯后会客

才过元夕。
送宴赏未阑,欢娱无极。
且莫收灯,仍休止酒,留取凤笙龙笛。
金马玉堂学士,当此同开华席。
最堪爱,是兰膏光在,金釭连壁。
难觅。
交欢处,杯吸百川,雅量皆勍敌。
老子衰迟,居然怀感,厚意怎生酬得。
况已倦游客路,一志归安泉石。
但屈指,愿诸贤衮绣,联飞鹏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迁莺 其三 收灯后会客》是宋代诗人史浩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才过元夕,人们在元宵节后的欢乐聚会场景,展示了文人雅士间的欢愉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史浩是宋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 在文学史上,他的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辞藻而闻名。
  1. 原文赏析
  • 《喜迁莺 其三 收灯后会客》以“才过元夕”开篇,引出了元宵节后的喜庆氛围,为接下来的描述奠定了基调。
  • “送宴赏未阑,欢娱无极”描述了人们在宴会上的畅饮欢笑,体现了节日过后的欢乐时光仍然延续。
  • “且莫收灯,仍休止酒,留取凤笙龙笛”表达了人们不愿结束这种热闹景象,愿意继续享受音乐与舞蹈的乐趣。
  • “金马玉堂学士”暗示了作者身份尊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与文化追求。
  • 结尾处的“最堪爱,是兰膏光在,金釭连壁”,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室内装饰的细节,以及这些细节所蕴含的文化意味。
  1. 艺术特色
  •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兰膏”象征着高雅和智慧。
  • 整首词通过对节日气氛和聚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社交生活及其文化追求。
  1. 历史文化背景
  • 南宋时期,文人墨客聚集于西湖一带,举行各种雅集活动,这为此类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该词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正值宋代社会相对稳定之时,文人阶层较为活跃,这也为此类文学作品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 鉴赏建议
  • 在欣赏这首词时,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深意。
  • 词中的宴会、音乐等元素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风情,值得深入研究。

《喜迁莺 其三 收灯后会客》不仅以其精湛的文笔和深邃的内涵赢得了后人的喜爱,更成为了研究宋代社会生活和文人雅集不可或缺的文本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