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酋复过河王师出讨

羽檄初徵天下兵,误惭一阵守王城。
秦兵出项终何得,汉将征辽会扫平。
便遣幽燕驱号令,久怜河洛污膻腥。
书生岂解论几事,讵信平凉有劫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虏酋复过河王师出讨》是宋代诗人叶梦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宋苏州吴县人。叶梦得为丹徒尉开始其仕途,后在徽宗朝累迁至翰林学士,并在高宗即位后官至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深具政治智慧的官员。
  1. 诗词原文
  • 羽檄初征天下兵,误惭一阵守王城:朝廷发布征兵令,各地纷纷响应,而诗人却因一时之误而感到惭愧,只能坚守城池。
  • 秦兵出项终何得,汉将征辽会扫平:秦、汉两代的将领都曾出征,但最终都无法平定辽国,暗示了战争的艰难和无力。
  • 便遣幽燕驱号令,久怜河洛污膻腥:诗人派出幽燕之地的军队来执行命令,但对长久以来黄河洛阳一带的战乱深感悲哀。
  • 书生岂解论几事,讵信平凉有劫盟:书生们怎能理解国家的大事,更不敢相信那些和平的假象。
  • 叶梦得,宋苏州吴县人,字少蕴,号石林。 哲宗绍圣四年进士。为丹徒尉。徽宗朝累迁翰林学士,极论士大夫朋党之弊。帅颍昌府,发常平粟赈民,抵制宦官杨戬等搜括,捕抑贪吏,遭废黜。高宗即位,除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中,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致力于抗金防务及筹措军饷。官终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平生嗜学博洽,尤工于词。有《建康集》、《石林词》、《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石林诗话》等。《虏酋复过河王师出讨》是宋代诗人叶梦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1. 主题分析
  • 战争与政治:这首诗反映了叶梦得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不满。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于国家大事的看法,以及对统治者的批评。
  • 民族问题:诗中提及的“汉将征辽”和对“河洛污膻腥”的描写,反映了他对边疆战争和民族问题的关注。
  • 文人情怀:叶梦得作为一位文人,他的作品中也流露出对和平、稳定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严谨的格律:七言律诗的形式使得诗歌结构严谨,节奏鲜明。
  • 深沉的情感:叶梦得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情感深沉,感人至深。
  • 独特的见解:他在诗歌中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展现了他的独立思考能力。
  1. 历史背景
  • 南宋时期的政治动荡:南宋时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叶梦得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反映时局的作品。
  • 叶梦得的个人经历:叶梦得在官场的经历使他有机会观察和思考国家大事,这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虏酋复过河王师出讨》不仅是叶梦得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邃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