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子静

地深湘渚浪,天远桂阳城。
故里楸花别,诸生柳絮迎。
一夔开迹后,六舞待时行。
子自调新律,吾衰閟旧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周子静》是宋朝诗人叶适的作品。叶适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政论家,他所属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道学派和陆九渊的心学派并列为三大学派。叶适的代表作品之一便是这首《送周子静》,这首诗反映了叶适对友人周子的深情厚意。

《送周子静》中,“地深湘渚浪,天远桂阳城”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意画卷中波涛汹涌的湘江与桂阳城的遥远与宁静。“故里楸花别,诸生柳絮迎”表达了叶适对故乡的回忆以及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的楸树和柳枝象征着故乡的风物,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之美。

在《送周子静》的后半部分,“一夔开迹后,六舞待时行”,这里运用了典故,通过夔的足迹象征周子静的成就与未来。“子自调新律,吾衰閟旧声”,则是叶适对自己年老体衰、无法再参与政治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暗含着对友人未来的祝福。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充分体现了叶适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深邃思想和高超艺术造诣。

对于《送周子静》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从艺术形式上来看,此诗采用五言绝句的形式,简洁明了,易于吟咏。这种体裁的选择不仅符合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也便于传达作者的情感。

从主题内容上看,《送周子静》蕴含了深厚的友情以及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许。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抒发了对离别之地的眷恋与不舍,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和祝愿。

从文化背景与历史意义上看,叶适是永嘉事功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宋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他的诗作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及其个人的思想观点。因此,《送周子静》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反映那个时代背景下文人精神风貌的重要文本。

《送周子静》不仅是叶适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更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与思想状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