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昌言官舍十题 其四 萱草

叶濯宿露翠,花迎朝日黄。
昔谁封殖此,俨列侍高堂。
达士隐于吏,孰为行与藏。
逍遥玩永日,自无忧可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昌言官舍十题·萱草》是宋代诗人司马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写萱草的生长状态,抒发了作者的隐逸之志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更为详细地介绍:

  1. 诗歌原文与赏析:《和昌言官舍十题·萱草》全诗如下:叶濯宿露翠,花迎朝日黄。昔谁封殖此,俨列侍高堂。达士隐於吏,孰为行与藏。逍遥玩永日,自无忧可忘。
  • 诗句原文:叶濯宿露翠,花迎朝日黄。昔谁封殖此,俨列侍高堂。
    叶濯宿露翠,花迎朝日黄。
    昔谁封殖此,俨列侍高堂。
  • 诗句赏析:这几句描绘了萱草在清晨阳光下绽放的景象。“叶濯宿露翠”意指萱草在夜晚露水未干时仍保持着翠绿色的叶片;“花迎朝日黄”则描绘了晨曦初升时,萱草花朵呈现出金黄色的画面。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萱草的美丽与生机。“昔谁封殖此”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于这一自然美景的来历的好奇或感慨;而“俨列侍高堂”则是对萱草位置的描述,表明它曾是某位尊贵人物的庭园之物,现在则独立于高堂之上。
  • 诗句寓意:“达士隐于吏,孰为行与藏”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看法,暗示了那些真正理解并实践道家“达者隐而不仕”智慧的人,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里的“行藏”一词通常用来指代一个人的行为和选择,即如何行事、如何隐匿。诗人借此表达出一种超脱俗世的理想生活状态,即在政治舞台上保持一定的距离,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 诗句结尾:“逍遥玩永日,自无忧可忘”则是诗人对自己理想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他享受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没有外在的追求,内心也是充实而快乐的。

司马光的《和昌言官舍十题·萱草》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的古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还可以从中领悟到关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