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文裕初寒十首 其七

何处初寒好,初寒叠石溪。
山斜改昏晓,路曲失东西。
拾栗走村稚,凿垣巢乳鸡。
我来闲拥褐,曝背草檐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 其七”是由宋代著名文学家司马光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绘了诗人在初寒天气中行走于山石溪边,观察到的自然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受和思考。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分析:

  1. 诗人简介: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出他的生活哲学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司马光的作品以其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著称,能够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何处初寒好,初寒叠石溪。山斜改昏晓,路曲失东西。拾栗走村稚,凿垣巢乳鸡。我来闲拥褐,曝背草檐低。”
  • 译文:在哪个地方可以体验到最佳的初寒呢?在这寒冷的日子里,我漫步在叠石溪边。随着天气变冷,山峦似乎倾斜,天色也随之昏暗起来;道路弯曲,方向变得难以辨认。我沿途捡拾栗子时,看到了村子里的孩子们和正在筑巢的小鸡。而我则悠闲地披着褐色的粗布衣服,在草檐下晒太阳,感受着自然的舒适。
  1. 诗歌鉴赏: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寒时节的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致观察,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初寒的独特体验,更通过这些细节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中的“山斜”、“路曲”,不仅描述了地理上的曲折,也隐喻了人生的不易和道路的多变。而“拾栗走村稚”、“凿垣巢乳鸡”,则是对日常生活片段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无华的温暖。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 其七”不仅是一首描写初寒景色的诗作,更是司马光用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如何通过诗词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赞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