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文裕初寒十首 其十

何处初寒好,初寒福善居。
长宵对灯火,满室聚诗书。
暂息登山屐,休脂下泽车。
所安容膝地,何必更多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司马光的《和张文裕初寒十首 其十》是一首宋代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于初寒景象的独特感受和生活态度。以下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是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为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2. 诗作原文:何处初寒好,初寒福善居。长宵对灯火,满室聚诗书。暂息登山屐,休脂下泽车。所安容膝地,何必更多馀。
  3. 诗歌鉴赏:《和张文裕初寒十首 其十》通过描述初寒时的美好景色及作者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文人生活态度。在这首诗中,“何处初寒好”表达了对初寒美景的赞美与探寻;“长宵对灯火,满室聚诗书”则描绘了作者在静谧的夜晚,点上灯火、聚集书籍的场景,体现了他对知识与文化的热爱;“暂息登山屐,休脂下泽车”则是说在初寒的日子,暂时放下登山鞋,不去湖泽边驾车,反映了作者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
  4.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同时,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福善居”与“福善居”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力。此外,诗中的意象选择也十分巧妙,如“灯火”、“诗书”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文化气息的画面,使人感受到初寒时的宁静与美好。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 其十》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还是一篇反映古代文人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