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分忧寄理漳滨,惠化何曾及相民。
条奏事宜思复古,兴修风教望还淳。
静当细雨初封印,吟对馀花自送春。
清蚊好陪池上酌,故人情分最相亲。
呈杨侍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呈杨侍郎》的文学赏析
《呈杨侍郎》是宋代诗人四锡所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政治环境的个人见解,也透露了其个人情感与经历。在宋朝,诗歌不仅是抒发感情的媒介,也是表达时政观点的重要方式。四锡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复杂的时代画卷。
诗中的“权分忧寄理漳滨,惠化何曾及相民。”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的关心以及对民生福祉的关切,表达了他希望官员能以公正之心为民着想的愿望。而“条奏事宜思复古,兴修风教望还淳。”则展示了他对传统治国理念的推崇,以及对恢复淳朴风气的追求。
“静当细雨初封印,吟对余花自送春。”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诗人似乎在细雨绵绵的清晨封门后,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吟诵古诗,享受着春天即将逝去的美景。
“清景好陪池上酌,故人情分最相亲。”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以及深厚的友情。在清澈的池水旁小酌一杯,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与朋友分享这份难得的宁静和快乐。
四锡通过《呈杨侍郎》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清明、民生安康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杨侍郎个人的颂扬,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状态的反映。通过这样的文学创作,四锡不仅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也留给了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