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圆照堂

脱白来求法,披缁去出家。
此心如水月,结屋老烟霞。
翠长真如竹,黄开般若花。
寄言刘铁磨,自识赵州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头圆照堂》是宋代诗人白玉蟾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白玉蟾,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一说福建闽清人。其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曾举童子科。
  2. 诗词原文:脱白来求法,披缁去出家。此心如水月,结屋老烟霞。翠长真如竹,黄开般若花。寄言刘铁磨,自识赵州茶。
  3. 诗词赏析:白玉蟾在《泊头圆照堂》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和修行的执着追求。诗中的“脱白来求法”和“披缁去出家”两句,透露出诗人为了追求真理和解脱,不惜放弃世俗的生活方式,甚至选择出家。而“此心如水月”,则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清澈与宁静,如同水中的月亮一般,既真实又虚幻。
  4. 诗词影响:白玉蟾的这首诗词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宗教和哲学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文化价值:从文化价值来看,《泊头圆照堂》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诗歌,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与现代读者的心灵。《泊头圆照堂》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意义,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泊头圆照堂》作为白玉蟾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其艺术成就的体现,更是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词,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于生命和宇宙的认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