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是生缘,嘉州是得遇。
漳州走落水,潭州没去处。
先师翠虚泥丸真人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先师翠虚泥丸真人赞》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赞美泥丸真人,来表达他对先师的崇敬之情和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诗中开篇便以“先师翠虚泥丸真人”为题,明确指出了要赞颂的对象。泥丸真人,又称无垢尊者和无生老母,是佛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象征着智慧与慈悲。因此,诗的开头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
诗人在第二句中引用了佛经中的一句话:“无垢者,清净之极也。”这句话表达了泥丸真人所具备的至高无上的品格,即他的心境如同清澈见底的水晶,没有任何污垢和杂质。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泥丸真人的伟大品质,也为接下来的赞颂铺垫了基础。
第三句“真如常寂光”,则进一步描绘了泥丸真人的境界。这里运用了佛教中的真如、常寂光等概念,旨在强调他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同时,“不思善,不思恶”这句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意味着泥丸真人对于善恶的超然态度,这种境界使他能够超越人世间的一切纷扰,达到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
最后一句“何言说,何文字,何观想,何修行?”则是整首诗的总结。这里的“何言说”意指言语无法完全表达泥丸真人的神奇之处;“何文字”表明文字也无法完全描绘出他的形象;“何观想”暗示观想也无法捕捉到他的精髓;“何修行”则说明修行也无法完全达到他的境界。这四句话共同强调了泥丸真人的超凡脱俗和神秘莫测。
《先师翠虚泥丸真人赞》通过对泥丸真人的赞美,展现了其至高无上的品格和精神境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