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春游 其二

柳边淮水一般绿,花底钟山分外青。
闲趁游丝不知远,夕阳才过已疏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钟山春游其二》是宋代任希夷的作品。下面将进行深入介绍:

  1. 作者简介
  • 任希夷,字蕴生,号陶庵。他是明苏州府嘉定人,生于崇祯十六年,后因抗清起义失败,于顺治二年与弟黄渊耀自缢于僧舍。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建树,还编著了《陶庵集》,对后世影响深远。
  1. 作品原文
  • “蝴蝶懒莺喑欲莫春,更兼风雨别愁新。”描绘了春天里,蝴蝶慵懒,莺儿沉默,春风带来新愁的情景。
  • “天涯草色深如此,忆得淮南有故人。”表达了作者怀念远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春天中无边的草原之美。
  1. 作品特点
  • 《钟山春游其二》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春天的景象,用词考究,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于友情的珍视。
  • 此诗通过对比“蝶懒莺喑”与“风雨别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无限怀念。
  1. 文化背景
  • 任希夷生活在明朝,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文人辈出的时期。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1. 艺术手法
  • 任希夷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化(蝴蝶、莺儿)、对比(风雨别愁)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社会影响
  • 作为宋代文人的作品,其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尤其是在文学史上,它代表了宋代诗歌的一个高峰。

《钟山春游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