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春五首 其五

一篆烟消系臂香,闲看书册就牙床。
莺声冉冉来深院,柳色阴阴暗画墙。
眼底落红千万点,脸边新泪两三行。
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恨春五首》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所作,其中《其五》描绘了春天景象及其内心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诗歌原文
    一篆烟消系臂香,闲看书册就牙床。
    莺声冉冉来深院,柳色阴阴画墙。
    眼底落红千万点,脸边新泪两三行。
    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

  2. 诗意分析

  • 环境描写:诗中的“一篆烟消系臂香”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室内场景,香烟袅袅上升,象征着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而“莺声冉冉来深院”,则引入了生动的自然声响,莺鸣声此起彼伏,为这静谧的场景增添了生气。
  • 情感表达: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同时也透露出了深深的忧郁和感伤。“眼底落红千万点,脸边新泪两三行”展现了诗人在欣赏春景时,内心情感的流露,既有对美好景色的珍惜,也有因美景引发的悲伤情绪。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用春天的景象作为背景,将自己的忧愁和哀思融入到自然之中,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失落。
  1.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忧伤进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如“莺声冉冉来深院,柳色阴阴暗画墙”中,春天的生机勃勃与诗人眼中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手法:诗中的象征元素丰富,如“一篆烟”可能象征着生命的无常或时间的流逝,而“系臂香”则可能象征着对过去的留恋或对美好回忆的怀念。

《恨春五首·其五》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情感的感悟。通过对春天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映,这首诗展现了朱淑真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