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颜长官百咏 其二 空门

锡杖凌空去复还,片云缥缈伴身闲。
春风错种醍醐草,引得牛来食雪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颜长官百咏·其二·空门”这首诗是宋朝诗人朱继芳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诗人介绍:朱继芳,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以诗歌见长。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朱继芳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 诗词原文
    闭口桐鱼勿复论,数间老屋枕云根。
    晓钟三板出山去,分付猕猴为守门。

  3. 诗歌内容解析

  • 第一句:“闭口桐鱼勿复论”,这里的“闭口”可能是指鱼儿不再发声,而“桐鱼”可能是指某种鱼类或象征性的事物。整句诗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声音的感知,以及对于自然界声音变化的观察。
  • 第二句:“数间老屋枕云根”,描述了一座座古老的房屋紧邻着云彩的根部,形象地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这也可能象征着简朴、清贫或是远离喧嚣的生活理念。
  • 第三句:“晓钟三板出山去”,这里的“晓钟”可能是指晨钟暮鼓,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或者人生的无常。“三板”可能是指钟声的节奏,暗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变化。整句诗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接受。
  • 第四句:“分付猕猴为守门”,这里的“分付”可能是指命令或吩咐,“猕猴”则是一种动物,常被视为机智的象征。这句诗通过将守护门户的任务交给猕猴来表达对自然力量的信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通过对“和颜长官百咏·其二·空门”的解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该诗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朱继芳高超的诗歌技艺,也反映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态度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