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颜长官百咏·其五 空门”是宋代诗人朱继芳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与自然景象的独特感悟。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 诗歌原文
- 人居天地一樊笼,持掌山家四壁空。不道今年空得尽,且无誉鼠到山中。
这是全诗的第一句,通过比喻手法,描绘了人在自然中的渺小与局限,同时也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空”字在此处被用得极富诗意,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空虚或失落感。
- 白莲有社一经过,会意由来不在多。满目庐山青未了,闻钟归去意云何。
第二句进一步展开主题,以白莲作为象征,表明尽管世事繁杂,但总有简单明了的道理存在。”会意由来不在多”意味着理解事物的关键在于抓住核心,而非表面的复杂多样。
- 黄金栏护紫袈裟,禁苑恩深赐予奢。林下衲僧那有此,多年枯木对春华。
第三句描述了佛教僧侣的修行环境和生活状态,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简朴。而最后的句子则转向自然界的景象,通过对比显示了世间万物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暗示了禅宗追求的超越和解脱。
- 诗歌鉴赏
- 朱继芳的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寓意、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诗句的逐字解析和整体理解,可以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哲思和情感,以及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 诗中多次出现的“空”字,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更是对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的隐喻。通过对这种反复出现的意象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 创作背景
- 《和颜长官百咏》是宋代文人朱继芳的作品集中的一组诗作,每首诗都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独特感悟。这些诗作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朱继芳的生平不详,但已知他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文人士大夫们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都有深刻的思考。因此,朱继芳的诗作可能受到了这个时代背景的影响,表现出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
- 艺术特色
- 朱继芳的诗歌在形式上继承了宋诗的传统,注重语言的精炼和意境的深远。他的诗作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感情和思考,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 在诗歌结构方面,朱继芳善于运用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他也注重意象的营造,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历史影响
- 《和颜长官百咏·其五 空门》虽然不是最著名的作品,但它体现了宋代文人关注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宋代文人中非常流行,也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
- 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生活状态。这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 文化意义
- 《和颜长官百咏·其五 空门》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同时也体现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融合。
- 这首诗不仅是宋代文人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及其文化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
可以看出《和颜长官百咏·其五 空门》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它通过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传达了对生命、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