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颜长官百咏 其四 渔父

长作丝纶短短牵,一池汉水尽南天。
谁知有客量江面,不是渔郎两板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颜长官百咏·渔父》是宋代诗人朱继芳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水村景象,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淡然。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 首句:“不踏长安十二门。”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远离繁华都市,来到一个偏远的地方的场景。长安十二门作为古代都城的门户,代表了权力和繁华,而诗人选择不去,可能意味着他追求的是更加朴素和宁静的生活。
  • 次句:“鸬鹚飞处数家村。” 这句诗通过鸬鹚(一种水鸟)在飞翔中寻找栖息地的情景,象征着诗人在忙碌中寻找片刻的平静,也暗示了他所到达的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小村落。这里的“数家村”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与诗人远离喧嚣的心态相呼应。
  • 第三句:“停桡试向滩头问,莫是严光末世孙?” 此句展现了诗人在水边停下船询问的场景。严光是东汉时期的一位高士,以其隐居和高尚的品格著称。诗人通过询问是否为严光的后代,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景仰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最后一句:“长作丝纶短短牵,一池汉水尽南天。” 这句诗通过对“丝纶”即钓线的描述,以及“汉水尽南天”的画面,传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纷扰的超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和颜长官百咏·渔父》不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幅画,一幅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朱继芳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回归自然的情怀,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