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映日磨苍玉,万顷涵虚皱碧罗。
不会乐天犹近俗,谩将弦管杂烟波。
秋月乘兴游松江至垂虹亭登长桥夜泊南岸旦游宁境院因成十绝呈君勉且寄子通 其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月乘兴游松江至垂虹亭登长桥夜泊南岸旦游宁境院因成十绝呈君勉且寄子通 其五》是明代诗人唐寅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松江游历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的首句“秋月乘兴游松江”,描绘了作者在秋季乘兴游览松江的场景。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秋月”这一意象,象征着秋天的清冷、宁静和美好。而“乘兴”则表达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心情愉悦和自由自在。
“至垂虹亭登长桥夜泊南岸”,描述了作者在松江游玩时,来到垂虹亭登高远眺,并在长桥上夜泊南岸的情景。这里的“长桥”和“夜泊”都体现了江南水乡的风貌,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旦游宁境院因成十绝”,表达了作者清晨出游宁境院时的创作灵感。这里的“十绝”指的是十首绝句,反映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
“且寄子通 其五”中的“子通”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而“其五”则指这组绝句中的第五篇。这表明作者通过这组绝句向朋友表达自己的创作成果和情感寄托。
《秋月乘兴游松江至垂虹亭登长桥夜泊南岸旦游宁境院因成十绝呈君勉且寄子通 其五》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松江游玩时的风景、心情和创作过程,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