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吴江道中偶作十绝 其七

烟暝重湖日欲明,轻篷遥递浦前声。
良鱼好入深渊去,不为鸣榔取次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吴江道中偶遇风景的诗,其七为其中一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华亭吴江道中偶作十绝·其七》是南宋诗人林景熙创作的组诗作品,共十首。此诗以“偶成”题名,却并非偶发之笔,乃是精心结撰,意在言外。全诗以写景为主,兼及游踪、感慨,意境清新,韵味悠长。

此诗开头两句写舟行所见:一叶扁舟,正自东归,一路风平浪静,顺流直下。第三句忽然转换了视角和时间,由舟中人的视线转向岸上的景色。只见岸边杨柳依依,一片春光。这两句虽然只写出了景物本身,但已经让人感到了春天的气息。第四句“谁家新燕啄春泥”,进一步点明了时令,并引出下文的议论。燕子是春天的信使,人们常常以“弄晴”来称颂燕子的归来。而此时正值早春三月,正是燕子衔泥筑巢的时候,所以作者说:“是谁家的新燕,啄着春泥呢?”这里,诗人巧妙地把燕子衔泥的行为与人的勤劳、创造联系在一起,从而赞美了劳动人民。

第五句“几度飞来落故枝”,承接上句的疑问,进一步写燕子的习性。原来燕子并不只是春天飞来,到了秋天,它也要飞到旧枝上去筑巢。这两句诗写得非常含蓄,既没有直接说出作者的意思,也没有让读者产生联想,但却使人感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味。

最后两句“东风亦应巧,吹我入黄茅”,诗人进一步发挥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春风也应当像巧匠一样,吹得他来到黄茅岭下,因为这里的环境很适宜他创作。这两句诗写得很有气势,充满了自信和豪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