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圃黄花晚,君行不下舆。
屏居甘寂寞,佳节愧空疏。
小待西风急,频游夏屋渠。
开时即重九,那恨子来徐。
重阳不见菊次诸公韵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阳不见菊次诸公韵 其一》是宋代诗人朱翌的作品。这首诗作于重阳节,即九月初九日重阳节之际。朱翌作为宋光宗、宋宁宗时期的官员和学者,他的诗歌创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重阳不见菊次诸公韵 其一》的原文如下:
我圃黄花晚,君行不下舆。
屏居甘寂寞,佳节愧空疏。
小待西风急,频游夏屋渠。
开时即重九,那恨子来徐。
首句“我圃黄花晚”,描绘了一个景象,诗人自己庭院中的菊花到了晚秋时节才开放,而友人远行不回,使得诗人只能独自欣赏这难得的美景。第二句“君行不下舆”,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能及时归来的遗憾。
第三句“屏居甘寂寞”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因友人外出而感到的孤独。第四句“佳节愧空疏”,则透露出诗人在与朋友共度佳节时的落寞心情。
接下来的几句,“小待西风急”,暗示了秋天的天气迅速转凉,而“频游夏屋渠”,可能是指诗人频繁地游览自己的住所或周围的环境。最后两句“开时即重九,那恨子来徐”,则是诗人感慨时间流逝,对于友人未能及时回来共同庆祝佳节感到失望。
朱翌通过这首诗作不仅传达了自己在特定节日的孤独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且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这种艺术手法在古典文学中被广泛采用,旨在通过诗歌来反映社会现象和个人情感,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和表现形式。